怎样才算睡得好?很多人通过睡眠时长来衡量睡眠的质量,比如受现代人推崇的“8小时睡眠制”,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如果睡眠时长没有达到8小时,是否就意味着自己的睡眠不好呢?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呢?
01良好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比如老年人的睡眠时长要比年轻人更少,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会降低,而且老人的日常活动较少,不容易疲劳。
如果一位老人每天睡6个小时,每晚都入睡很快,也很少醒来,而且第二天起床后精神状态很好,你觉得他睡眠质量好还是不好呢?
如何衡量一个人睡眠到底好还是不好?标准有4个,睡眠时长并不在其中。
1、能在半小时内入睡;
2、夜间醒来次数(大于5分钟)不超过一次;
3、受外界打扰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重新进入睡眠;
4、次日起床后精神饱满。
来源: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好的睡眠时间,并不都是8小时,有些人每天需要睡10小时,不然就容易精神萎靡,有些人只需要睡5个小时,就能恢复元气。说到底,睡得好与否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02经常失眠的人,如何睡一个好觉?
根据央视新闻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不好怎么办?网上有各种各样号称改善睡眠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用吗?
1、睡前喝红酒:酒精只会影响睡眠,饮酒后可能会让你入睡更快,但却会阻碍你进入深层睡眠,从而导致易醒、多梦以及第2天精神状态差。
2、睡前喝杯牛奶:可能有效(安慰剂效应),有人认为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能够促进褪黑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睡眠。事实上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很低,能够合成的褪黑素更是微乎其微。有些人喝牛奶确实能促进睡眠,更多的是和心理作用有关。
3、听白噪音:雨声、海浪声、风声等白噪音,助眠效果因人而异,对外界声音敏感的人可能更有效,因为白噪音本身能够屏蔽外界杂音,可以尝试。
4、服用褪黑素:褪黑素对某些特定人群效果较好,比如老年人,需要调节昼夜节律的人(倒时差、值夜班等),普通人也可以尝试,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03想要缓解睡眠质量,不妨从改善睡眠环境入手
睡眠环境显然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环境温度、噪音情况、床品舒适度、光线因素等。
最适宜的睡眠温度是22~23℃,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缩短深度睡眠时长,当然想要控制恒温很难,但尽量做到冬天不低于18℃,夏天不高于25℃。
很多人睡眠质量受困于噪音影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换一个隔音好的房间,当然如果做不到,可以试着戴上耳塞。
数据显示,有58%的人因为周围环境光线太亮而睡不着,光线是影响褪黑素分泌的重要因素,当卧室处于黑暗环境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刺激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睡眠。因此建议入睡前拉好窗帘,减少各种电子产品的干扰,戴眼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床品与身体直接接触,舒适的床品有助于促进睡眠,首先要保证床品的干净卫生,比如勤打扫勤更换,这样能够减少皮屑、毛发以及尘螨问题,进而减少皮肤过敏。
除此之外,软硬度适中的床垫,柔软且有支撑度的枕头,亲肤透气的被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