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睡万万没想到,在睡眠这一块,大脑拿

古诗有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大晚上的睡什么睡啊,起来嗨!

而苏轼更是一绝,不仅自己舍不得睡,连花儿也不能睡。欣赏到海棠之美的他,不想让黑夜侵袭花的明艳,故而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痴句。

那古人这么个闹腾法,真的不会睡眠不足吗?现在人们一睡不好觉,就容易烦躁,看啥都不顺眼。古时候人们半夜不睡觉,哪来那么大的劲头与雅兴呢?

这事儿,在杨定一博士写的《好睡》一书中还真有探讨,或许,古人的夜游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而每个人对于睡眠的实际需求也并不相同。关于睡眠,我们真的是存在着诸多误解,需要逐一去辨识。

一、何谓好的睡眠?

如果把睡眠放到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中去看的话,就会发现,一晚上睡八小时很可能只是现代人的“发明”而已。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个心理医师韦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些人体验没有灯光照明、没有电视可看的生活,想看看他们在这样的原始黑夜状态中,每天基本上都有14个小时处于黑暗中的情况下,会拥有怎样的睡眠状态,是否能够找到古人睡眠的线索。

实验结果有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参加实验的人,慢慢进入一种特殊的睡眠:先睡4个小时,中间会醒了1-3个小时,然后再睡上4个小时。而中间的清醒时间,会让人进入最放松、最自在的状态。

这样来看的话,睡眠本来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累了就去睡,睡够了就会醒来,这本来就是一件没有规律的事。只是为了适应现代工作生活方式,才开始要睡一整晚。

所以,好的睡眠应该是按需衡量的。每个人对睡眠的实际需求不同,自然睡眠的时长也就不可能一样。

话说回来,我们毕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睡觉,那么,有什么科学的睡眠时间来参考吗?

作者在书中确实引用了很多对睡眠的研究,诸如每天睡7-8小时的累计死亡率最低,或者睡眠6-6.5小时存活率最高的实验结论,在不同的年代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作者的观点则是,知识永远都有他本身的局限性,而睡眠则是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也是身体状态的一种体现。不尽如人意的睡眠,或者说失眠,并不是因,而只是外化的果。不要去纠结这些数据,不去反复拷问自己是否拥有好的睡眠,就是能够好睡的基本前提。

有人曾说“失眠只是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其实,在20世纪后半叶开始,失眠才开始被认定为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的认定,靠的并不是具体并且数字化的标准诊断,而是“病人”的自我评估与表达,在被人熟知的“雅典失眠自评量表”中,八个问题都是基于人们自身的主观感受。

这样看来,失眠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睡眠知识具有绝对的重要性,也就没有人是百分百的失眠,睡不好觉。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失眠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能够与自己的状态和解,那拥有好的睡眠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好的睡眠,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身心的平衡,心态往往扮演着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那认为自己睡好了就是真的睡好了吗?事实上,虽然没有量化的指标,但是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睡眠的疗愈力量,若是睡上一觉感觉神清气爽,那不就是最好的睡眠吗?

二、解析睡眠全过程

虽然作者杨定一博士极力劝告人们,不要迷信某一种学说,要相信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但是,这样一本讲睡眠的书,如果通篇都是鸡汤类的文字,恐怕会让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医学博士出身的作者是不会令其发生的。

让对于睡眠领域的研究真正变成可重复验证科学领域的,是脑电波的发现。这一发现让人们对于大脑不同阶段的活动状态有了可记录的数据,因此对于睡眠的研究更加规范。

发现脑电波的由来,有一个无法解释原因,却给人灵感的小故事。当时,德国贝格尔放弃学业来到了军营,一次马术练习中,马的两个后腿突然之间一下子站起来,他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有一瞬间贝格尔感觉自己可能就要挂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受重伤,这次坠马事件可以说是有惊无险。

但让贝格尔更觉诧异的是,离他足有几千米远的姐姐,竟然在他坠马的那一刻产生一种直觉,感觉到贝格尔遇到了危险,并且急忙让父亲给贝格尔打电话,问候他是否一切安好。

这件事让他忍不住思考,我们的大脑肯定存在某些秘密,这种直觉究竟从何而来?为了寻求答案,退伍后的贝格尔攻读医学,并且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不到40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最高阶的主任心理医师。

终于,在年贝格尔发现了脑电图的现象,并相应发明了研究脑电图的技术与设备。通过对人的大脑进行监测,他发现各种状态下的脑波形态都不一样,深觉不可思议的贝格尔甚至经过了长达五年的反复确认,才最终发表第一篇脑电图的论文。

有了对脑波的研究,人们才发现,睡眠其实是分段的,一晚上大概要经历4到5次的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概有1.5到2个小时,而每个睡眠周期又可以区分为占比约为四分之三的非快速动眼区和占比约四分之一快速动眼区。

前一阵新华网的一篇新闻中说,重庆有个男子睡着之后居然翻窗跃出7楼,万幸的是,5楼的雨棚救了他一命。后来邻居听见动静后报警,在消防员的救助下男子终于顺利脱困。

这样一听,梦游实在是有些危险。那么,梦游是哪一个睡眠阶段发生的呢?原来,梦游正是发生在深度睡眠期间,也就是脑电波是处于非快速动眼区与完全清醒之间,这时候人的脑电波最不活跃。虽然梦游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不过睡眠不足却是引发梦游的一个因素。

图书内页

虽然在非快速动眼区会出现梦游现象,但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记得的梦都不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基本上所有的梦都是在快速动眼区出现的。到了快速动眼区,人的脑波会越来越活跃,是最浅的睡眠阶段,往往过不了几秒钟就会醒来,因此,人们才会记住此时的梦。

那既然这样,在脑波最平缓的非快速动眼区,都能发生梦游的现象,为何在脑波更为活跃,接近清醒状态的快速动眼区,却只是能记住梦境,没有发生身体上的走动呢?

原来,是脑干中有一个肌力压抑的机制,肌肉张力在快速动眼区会受到压抑,所以,人们才不会做出激烈的动作。有的人失去了这个机制,在睡觉时就会有非常剧烈的动作,甚至必须得用绳子把自己绑住,或者是睡在睡袋里,要不然就会伤到自己或身边的人。

大脑如此精密的反应机制实在令人惊叹不已。作者在书中强调,很多人会因为做梦而觉得自己睡眠不好,其实,大脑的睡眠是从浅睡到深睡,又到浅睡直至醒来的过程,而让我们有梦境记忆的快速动眼区,其实是占整个睡眠阶段末端的四分之一,时长比较短,而且也是大脑已经过了深睡区才会到达的阶段,所以说,要相信大脑自身的精妙,无需因为偶尔的多梦产生睡眠焦虑。

大脑在深睡状态时能够发挥超强的修复能力,支持神经系统运作的神经胶细胞会在此时补充糖类,保障脑补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同时,生长激素的分泌会达到最高,交感神经的作用会渐次下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天然放松作用开始登场,实现一种完全的身心平衡。

这种原始的深睡状态不仅仅让人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够活化脑部细胞,强化记忆和学习的回路,将白天的短期记忆转成长期记忆,产生把计算机的内存写入硬盘一样的效果。还能清除掉多余的神经联结,让第二天的大脑能够恢复更清爽的状态。

回到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深睡中的大脑,脑部也有一套自己的胶淋巴系统,其中的脑脊髓液在深睡时会大量进入大脑组织,就像冲刷白天大脑运转过程中累积的废物一样。运转一天的大脑中会累积一种叫做β-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这种物质已经被证实和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化类疾病有关,可见,深睡状态下大脑自身的净化对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睡眠,是身体最适用的疗愈,无论是身体还是认知状态,都能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拥有好的睡眠

有的人天生就是夜猫子,晚睡晚起是标配;有的人从小就是早鸟,早睡早起,看上去作息无比的健康。

其实,这两种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毕竟,睡眠这事儿,跟基因也是有关系的。了解自己的时钟基因,或者生物学家所说的“时间表现型”,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作者在《好睡》一书中分享了五种帮助睡眠的方法,如果能够在生活中注意调整,无论哪种作息方式,都能享有好的睡眠。

第一,营造适合睡觉的环境。比如使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带上眼罩,来让卧室保持完全的黑暗状态。保持适当的温度,能够帮助人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同时,还要尽量多的关闭身边的电子产品,避免电流及磁场的干扰,都会对睡眠有促进作用。

第二,发挥呼吸对睡眠的促进作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睡觉的时候用鼻子呼吸,能够让人自然体会到呼吸拉长进而有放松的感觉,而鼻腔对灰尘细菌的过滤作用,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调整,也是用嘴巴呼吸所没有的效果。研究表明,如果随时都张嘴说话呼吸,那么身体细胞反而会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血液就会碱化,人就会有脑袋不清楚、浑浑噩噩的感觉。

第三,通过晒太阳、运动调整自己的日周期。明亮的自然光线,特别是中午太阳最强的时候晒太阳,可以让身体和当地的时间进行重新比对,这也是调整时差的好办法。看早上刚刚升起五分钟内或正要落下的太阳,能够有效调整人的身心,重启神经系统,不过要注意一旦太阳的颜色由红转白,就不能再盯着看了,否则会伤害眼睛。日常生活中,减少蓝光的刺激,使用全光谱照明,都能够有效调整睡眠周期。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循环,也会大大提升睡眠的质量。

第四,建立全新的生活习惯。要想长期拥有良好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确保自己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水,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是拥有好睡的基础。作者在书中强调要减少咖啡和咖啡因的摄入量,因为他们并不会减轻疲劳,只是让你感受不到身体发出来的疲劳信号而已。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人睡得更慢、更少,而酒精则会减少深睡的时间,降低睡眠质量。因此,要降低咖啡、香烟与酒精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作者在书中屡次强调,没有绝对的科学知识,所以,他希望大家都能时常念叨这样一句话“没有一样事情,有绝对的重要性。”既然如此,那么失眠也没什么要紧的,失眠就失眠,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心态放平缓之后,或许失眠就不存在了。生活中也不要强调自己睡不好这件事,而是要时刻告诉自己:一切都好,失眠不是一个问题,也不是一种疾病,那么,一切都好。伴随着平缓的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切都好,放下那些焦虑,睡眠就会越来越好。

几千年前,自庄周梦蝶,人生如梦的课题便从没停止过。无论是清醒的白天,还是混沌的黑夜,这看似周而复始的鲜活,或许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睡眠于他,更多的是一种意识转变的工具。无梦的深睡状态,既是活着,又无念头,本身就蕴含着关于解脱的钥匙。因此,作者每讲述一段理论,就相应提出相关的练习,借由这些具体的践行,希望能够收获更好的睡眠,更平衡的身心状态,更深刻的人生觉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1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