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助力残疾儿童成长成才梦

03:40

新华社长沙10月27日电(记者孙毅、张玉洁、谢樱)戴上眼罩、手握盲杖、身形优雅,一群身穿黑色舞蹈服的孩子正踩着节拍,跟随音乐变化身姿,聚散队形……这是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翼之梦”艺术团一支视障舞蹈队的排练场景。

距今已有年历史的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中国创办历史最悠久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其《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纲要》等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已在20多个省市的多所学校推广应用,获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学校”。

为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特殊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年,主要由视障、听障、智障学生组成的“翼之梦”艺术团成立。多年来,艺术团共计演出器乐、声乐、舞蹈、小品等余个节目,获国际、国内各级荣誉70余项。

“成立艺术团是为了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以及家庭一个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的机会。”团长曾礼嫄说,希望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现在孩子们看上去跳得很从容,但排练过程非常辛苦。”“翼之梦”艺术团舞蹈总监陈璐说,尤其在初期,从练坐姿、站姿,到舞蹈动作,对这群零基础的视障孩子来说格外困难。

在排练过程中,陈璐和其他老师经常需要来回穿梭在队伍中间,时而扶着孩子微调间距和角度,时而停下耐心讲解要点。

“要让孩子们用手触摸老师的身体,在模仿和重复训练中一点点打磨每一个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变队形时还需要听同伴的声音来辨别方位,最后才能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陈璐说。

13岁的念念(化名)是盲人舞蹈队的成员之一,在加入舞蹈队前,由于他的情况较为严重,在班里一直比较自卑。通过2年的舞蹈训练,念念的身姿变得越来越挺拔,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他还在训练的过程中交到了好朋友。

“每次自行练习环节时,我们会一起数节奏、练动作,相互帮助。”念念说,因为我是全盲的学生,训练进度慢,经常让老师、同学们陪着我一起反复练习,但大家都没有放弃我,我自己就更不能放弃!

今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元以上,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多感官综合康复室、水疗馆、言语康复室、精细动作康复室、消防体验室……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配备有等现代化的专业康复教育功能室和资源室,还针对三类不同障碍的学生,开设了丰富的专业。为听障学生开设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和绘画专业;为视障学生开设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为智力和发展障碍的学生开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包括西点烘焙、汽车清洗、手工制作、美食等课程。

“孩子们在职业样本的体验过程中,能提前感受到做这个职业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教师曾倩岚说,老师们也能在此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具备的长处,并据此为其将来更好就业做好铺垫。

家长也为孩子接受教育带来的改变感到由衷欣喜。“我家孩子很喜欢做各种糕点。”家长李海霞说,自从孩子上了西点烘焙课程后每天都很开心,中秋节在课上做了月饼,他还特意带回家给家人品尝。

目前在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开始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多样化教育形式助力残疾儿童成长成才梦。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7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