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眼睛“生病”了会出现哪些症状?如果失去光明,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亲手把眼球模型组合起来;戴上眼罩,体验一下盲人行走……昨天下午,在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多位孩子经过一场场游戏和体验,这些问题,都能回答一二,而带来这新奇有趣体验的是一所流动的眼健康科普馆。医院(温州医医院)杭州院区开展的“小眼睛,大世界”公益活动的主体项目,流动科普馆内的互动活动让小朋友玩嗨了。
“医院门诊11楼,设有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普馆,但场馆是固定的,场内空间也有限,不如我们带着这些项目和讲座,走进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眼健康相关知识。”科普馆副馆长、医院杭州院区视觉康复和低视力专科副主任陈岩介绍。在三月份省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后,这样的公益讲座和互动活动还有20多场。
为了让孩子既玩得开心又学到必要的眼健康知识,专家们可谓动足了脑筋,搬来了验光仪和视力表,让孩子当一回小小眼科医生,给“患者”查视力,检查“病人”的眼睛。一旁,学生王雅彤和同学戴上眼罩,在引导员的引导下,沿着墙壁走一圈,“老师,我不敢走,好像到处都是墙。”另一群孩子围在桌边,围绕大眼睛模型,听着讲解,叽叽喳喳拆分还原大眼睛。
“低年龄段的孩子,最适合这样浸润式的体验互动,玩中学,学中记。”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钱孝宇谈到,近视防控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关键在于让孩子真正领会眼健康的必要性。
这次流动科普馆进校园,选择的不少体验项目,都源于门诊真实病例。陈岩带着记者走到“神奇的立体视觉”项目前,只见孩子们戴着3D眼镜,观察着眼前的画册,陈岩说:“如果孩子立体功能没有问题,那么他面前这本检查册上的各幅图像都会清晰立体。我们在门诊中会碰到一些孩子,很喜欢美术,但因为视功能的问题,今后从事相关职业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这个项目,可能会让孩子们对这一类的眼睛问题有所警觉。”
关于近视和眼健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惑,家长和老师也有一些眼健康的误区,陈岩医生梳理了孩子、家长和老师提及频次最高的三个问题。
误区1我觉得,现在近视了不要紧,妈妈说,长大了可以做激光手术,一劳永逸。
首先,做近视激光手术有一定条件,要年满18岁,近视度数稳定,并经过各种筛查。如果孩子从小不爱护眼睛,不注意近视防控,就容易度数升高变成高度近视,同时眼底还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病变,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将近视用激光手术一刀切解决。即便手术能改变眼睛的屈光度,却无法改变高度近视对眼底带来的损害。我们应该在低度近视时,积极进行干预,延缓它向中高度近视发展。
误区2我的孩子一上小学二三年级就近视,这是课业负担加重引起的。
如果小朋友二三年级出现近视,可能在学龄早期和前期,眼睛的屈光状态就不正常,远视储备量逐渐减少导致。从临床上讲,五周岁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大致应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量,如果孩子在低年龄段,已过度用眼,不注意户外活动,网课太多,可能过早消耗远视储备。等到五六岁时,就像兜里的钱提前花完一样,远视储备消耗殆尽的那天,就是近视开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将防控近视的端口前移,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近视防控的原因所在。
误区3我有一些同学在做视觉训练,近视是可治愈的。
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曾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指出当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的乱象频发,通知再次重申——近视不可治愈。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眼轴增长,是单行道,不可逆转,就像孩子长个子一样,只会长高,不会变矮。医院也曾接诊过父母花了20多万,给孩子去视力训练机构做视觉训练,没想到视力却出现断崖式下跌,一年度数增长度,后果惨痛。
所以,大家还是要专注于医学界证实且国际公认有效的近视防控办法。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阳光下户外活动,促使眼部多巴胺分泌,这种物质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其次,改善用眼习惯,尽量减少近距离高强度用眼的时间和频次,必要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周边屈光镜等来矫正视力、防控近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