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铅衣人负重20斤救人手术一天辐

在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群体,为了解除患者病痛,他们在手术时,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射线成为他们每天都躲不过去的健康威胁,承受着随之带来的免疫力下降、癌变概率增大等风险。他们在手术服里必须多穿一件20斤左右重的防辐射套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医护人员长时间负重工作,汗流浃背,手术一天的辐射量相当于拍上千次X光片,医院里的“铅衣人”。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通俗来说就是进行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中心这片沉静的“救命之地”是铅衣人的战场,一个个“铅衣人”守护于此,他们身穿20多斤的防辐射铅衣,和时间与死神赛跑。与此同时,他们的健康也正被一点点消耗。图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按照约定时间,记者在护士欧美玉的带领下进入介入手术室。记者注意到,手术室的门口贴着醒目的“小心辐射”标识。欧美玉解释说,介入手术室充满X射线,这里的墙、玻璃都是特制的,含铅可防辐射。在更衣室,记者看到一个特制衣架,上边挂着一件件蓝色或红色衣样的衣服,另有铅帽、铅围脖及特制眼罩,这些便是他们战斗的盔甲。图为“铅衣人”正在进行手术。手术前,医生先要穿一套短袖手术服,然后穿铅衣,另外还要戴上铅围脖来保护甲状腺,甚至还要穿上铅三角裤来保护性腺,外面再套一层消毒的手术服,一共是3层。一套防辐射服主要由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背心、铅围裙组成,重达20斤以上。为了保护自己,每次进行介入手术,医生们都必须“全副武装”,将防辐射服一件件穿上。早上7:30,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向上来到更衣室,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熟练的换衣服,做着术前的准备工作。据了解,向上平均每周要做40多台手术,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半,做完一台接着做一台没有停歇,期间一直穿着20斤的铅衣。因此,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几乎成为了“铅衣人”的“标配”。图为重达20多斤的铅衣。记者试穿了一下,铅衣密不透风,压得人喘不上气,致行动迟缓,很快就渗出一身汗。体重器上一称,体重增加了19公斤。在25℃的手术室待了不到5分钟,记者便感觉很难受,肩膀和腰都酸痛。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通常一穿就是1天,不得不让人深深感叹:那些身材娇小的护士们,每天还要穿着铅衣跑着拿导管、递药物、为病人进行日常治疗,居然还能健步如飞;那些争分夺秒的医生们,穿着铅衣居然还能精准操控直径小于1毫米的救命导丝。记者在手术室发现占据手术室中央位置的就是DSA的主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它是患者的福音,却是操作医生的“魔鬼”。当仪器黄灯亮起时,造影机就开始不断地发射X射线,像“放大镜”一样把患者的病变部位清晰地显现出来。介入手术与普通开放式手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组织器官无形态破坏、并保留正常功能,创伤小,皮肤创口仅为2毫米左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图为医生在分析讨论患者病情。“介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它没有敞开的刀口,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导管、导丝的走向全凭医生的双手力度的把控,需要丰富的经验。”医生何上洪说道。上午9:30分,一位大爷从介入室里被推出来。2个多小时前,他因心肌梗塞,医院时,意识已经模糊,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铅衣人”动作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1小时手术后他终于转危为安。图为手术完成后,“铅衣人”汗流浃背。走出手术室后,蒋健医生脱下了铅衣,里面的手术服几乎全部湿透。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只要做手术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一天的手术做完已是夜里8点,护士欧美玉还在忙碌,她告诉记者:虽然累,但是每当看到患者和家属喜悦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成就感油然而生。就是眼前这群穿“盔甲”的生命卫士,在用自己的生命换病人的生命。正因为这样,有人把介入手术室的医生比作蜡烛,照亮患者生命的同时,慢慢地耗尽自己的生命。(徐衍图/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