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牙膏不能治疗疾病》。
这篇文章提醒了广大消费者两件事,一是市面上很多宣传可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这种所谓的“牙膏”用多了,不旦不能治病,反而损害口腔健康;
二是牙膏本身是不能用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不仅如此,牙膏啥病都不能治,因为它属于化妆品范畴,只有防蛀、抑牙菌斑、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治和牙齿没关系的器官属于无稽之谈。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这篇文章直指市面上流行的“抗幽牙膏”。
所谓的“抗幽牙膏”,就是那些号称加入了乳铁蛋白,可以有效杀灭胃癌头号元凶——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也被称为“杀幽牙膏”。
这种牙膏一支价格通常在50元到几百元不等,虽然比普通牙膏贵出不少,但从上市起就受到了无数消费者的追捧,无外乎就是利用了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恐惧心理。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菌,它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在我国的平均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可能有三个感染者。
作为一种能在强酸液体中存活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从胃中备份里培养出来的微生物。
年,幽门螺旋杆菌首次从一名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经研究,这种细菌会造成多种胃部疾病,可能有致癌的风险,所以不少人“闻幽色变”。
尽管幽门螺旋杆菌的菌种有很多,不是每一种都需要治疗,其致癌率也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毕竟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每个人都抱着这毕竟是一种细菌,总之很难把它当成“无害”的东西,“抗幽牙膏”就有了很大的市场。
不过,目前为止,这种细菌只能在人的胃部繁殖,人体的口腔还无法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
因此,如果想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靠刷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医院进行治疗才行。
医院治疗,也需要配合多种抗生素才能够根除,如果靠刷牙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医院也没必要白费力气了。
《广告法》里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外,禁止任何广告涉及到治疗疾病的功效,医疗性用语都是禁止使用的。一旦过于相信这种虚假宣传,可能会耽误正常的治疗。
因为《广告法》的原因,各大商家纷纷整改,不再在明面上称这种牙膏可以灭除幽门螺旋杆菌,而是打起了擦边球:
有的在页面标注幽门螺旋杆菌的英文缩写“HP”;有的在商品详情页面打了隐约可见的马赛克来暗示消费者;还有的则是在商品名上花费心机,比如什么“净幽灵”、“必幽停”……
尽管官方一再打假辟谣,但这类虚假宣传的牙膏还是销量不菲。
马赛克效果
这类牙膏之所以能够大卖,除了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恐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所谓的“械字号”背书。有一类“械字号牙膏”,同样也打着“抗幽牙膏”的旗号,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在说“械字号牙膏”前,先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械字号”。
所谓的“械字号”,是指医疗器械的备案字号。这类产品都是风险程度低,在食药监备案后,实行国家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相对于普通产品来说,在说明书上注明了临床功效的械字号产品,比普通产品的安全性更高,在特殊人群使用的时候也会更加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械字号产品,当属疫情期间必不可少的口罩。
械字号产品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就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棉签、纱布等;还有医用放大镜、手术刀、面罩等相对比较基础的产品;一般用于外用;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除了管控严格的冷敷凝胶、敷料等,还包括部分艾灸贴、蒸汽眼罩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期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一些医疗美容针,需要直接植入人体内,因此需要很高标准,才可以确保其安全。
评估其风险程度,需要考虑到这种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因素。
“械字号牙膏”在介绍商品时,都会规避掉“牙膏”的名号,而是称之为“口腔抑菌剂”、“冷敷凝胶”等。
因为牙膏类产品属于“妆字号”,而他们主推的凝胶为“械字号”。
但无论是商品的外形、使用说明还是评论区对产品的反馈评价,都认为这种凝胶其实就是牙膏。
乌鸦看到商品详情界面出现了这款凝胶的批准文号为宁苏银械备号,于是去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