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这件事不止科普过二三四五六次了,但却频频被翻牌子。最近再次被拎出来,确实是疫情控制期间睡出的熊猫眼到现在还没消下去。
计划中的“口罩之上电眼迷离”计划大型翻车,只露一副倦容模样着实揪心。敷土豆片、冬瓜皮、茶叶包,折腾几天下来筋疲力尽,但黑眼圈健在……
反复下决心却搞得几近崩溃,不是以上方法有误,而可能在于得不到黑眼圈的正解!
KO这种棘手老难题不在于花样多,而在于下手准!对症下药,方能针针见血。
所以我们再把去黑眼圈这件事给大家捋捋清楚。
老话重提,黑眼圈分四大类:血管型、色素型、结构型、混合型。
这四种类型请务必牢记,如果搞不清楚自己是哪种黑眼圈,那后续的解决方案可能都白搭。
血管堵塞型
堵塞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算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类,睡眠不足、精神压力或者疯狂刷剧、熬夜奶娃,次日必当奉上黑眼圈一对。
毕竟面部是我们人体血运最丰富的地方,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上脸。
此类黑眼圈就是下眼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及代谢废弃物堆积堵塞,形成慢性缺氧,再加上静脉本身就就偏青黑色,叠加起来更为明显,且略带浮肿。
辨别
自然光下用食指轻轻撑平下眼睑皮肤黑眼圈会加重
解救方法必然是注重休息。除了补眠之外,一些辅助性的护理方法如交替冷热敷也能改善眼周血运。
先热敷眼部,促进下眼睑血流通畅。10-20min后更换为冷敷1min,促进血管收缩。
对于偶发性轻度熬夜后的黑眼圈,这个方法比较灵验。
不过热敷花样比较多,仙女们可以各随自便。
最传统经济的自然是热毛巾,但需要频繁的更替,否则毛巾可能容易变凉。
相比而言,蒸汽眼罩和眼周按摩仪会更符合当代中青年的懒人模式。
血管破裂型
还有一类血管型黑眼圈倒不是堵,而是血管容易破裂,或微渗血后的淤青,经常揉眼睛、拉扯眼周肌肤、鼻炎或鼻塞时长期用力搓鼻子等,都是影响眼眶血液循环变差的原因。
长此以往会令静脉血淤积,压迫到眼周微血管破裂。因此在眼下的颜色看起来也比血管堵塞的要黑一些。
辨别
轻微按压颜色变淡并看到明显的网状血丝
对付血管易破裂型黑眼圈如果还采用交替冷热敷法的话,很容易引起眼周血压上升和血流量增大,从而导致微血管膨胀,看起来黑眼圈更为明显。所以这个方法必须PASS掉。
针对此类黑眼圈,平时需注意眼部护肤习惯,减少揉搓行为,按摩时尽量温柔。
而在眼霜方面尽量选择能有效管理血管收缩的维生素K类成分。
重度茶褐色眼圈或者追求速效的仙女除了坚持美白以外,可能还需要借助医美。
调Q激光、皮秒、超皮秒都可以击破黑色素,并促进眼周色素代谢,从而消除黑眼圈。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务必做好的就是防晒!!!出门墨镜、防晒霜一样不可少。
结构型
顾名思义除颜色变化之外,局部结构变化引起的黑眼圈。
眼袋
一类是多,就是常说的眼袋。如果下眼睑出现眼袋,大多会合并黑眼圈。
因为脂肪疝出会压迫局部静脉,导致血流受阻,局部出现青黑色。
这种肉眼就可以判别,或者对着镜子略低头,黑眼圈加重,那就是此型喽,解决的话需要进行去眼袋手术。
组织缺损
另一类是组织缺损,简单来说就是皮肤太薄,皮下组织几乎没有。所谓的皮包骨头,因为皮肤和骨头之间有一些静脉,呈青黑色,所以看上去就是黑眼圈。
这个部分大家听得比较多的就是泪沟这个名词,和眼袋并存的几率多一些。
辨别的话平视镜子,转至45度左右从侧面能够看到明显的凹陷。
这种“缺”的可能需要直接寻求医美,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填充脂肪或者胶原蛋白,合并眼袋的可以进行眶隔脂肪位移,去眼袋的同时补缺损。
无论是多还是少一块组织,眼周老化都将是致命问题。
所以这类黑眼圈的人群需要眼部抗老化养护,建议日常可以多用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抗衰型眼霜,比如玻色因、胜肽类。
混合型
大约就是色素型黑眼圈的仙女重度熬夜出现血管型黑眼圈甚至是结构型黑眼圈。
好像很惨的样子,不过好在还有救。
把全文再看一遍对号入座吧。
要知道眼圈一黑,颜值全毁,只要有黑眼圈,看起来皮肤就是不均匀的,莫名黑了一个度。
所以希望今天的内容别只是看看,对着镜子瞅瞅自己属于哪一类,对症处理早日原地满血复活。
作者/围脖:七嘉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