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一切皆可舍得
曾经听说过,一个工程大佬,拿50万悬赏,能帮他儿子高考前提高成绩的老师,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胆量接单,但这件事确实反映了当下父母的心态,孩子的学习面前,一切奇迹皆可尝试,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可能。
就在你以为这个世界不可能更荒诞了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奇闻来刷新你的认知。那个“量子波阅读法”重出江湖了,让你荒唐到不敢相信是真的。
年年新花样,今年特别花
有一家教育机构宣称他们的“量子阅读法”可以训练学生在1至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并且完整复述,那不过是60秒-之间,把这本十万字的书一页页翻过去都不知道够不够,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真是缴纳智商税的新玩法!工作人员是这样向各位家长介绍科普量子阅读:他们宣称这种读书法能够将书中文字直接转换为影像,极大提高阅读速度。
但实际上目前没有科学的解释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原理,更没有可信赖的真实案例来说明他的效果。这家机构真的认为当代人的智商税如此好收割吗?
据说只要花3万,学会量子波动速读,你的孩子就能在1分钟完成10万字的阅读,还能达到过目不忘!在微博和梨视频中,这个辅导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你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一顿操作猛如虎。
不看评论不是好习惯
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的孩子用江湖失传已久的“拈叶沾花手”,1秒翻阅一本书时,你会怎么想?
有网友大呼:这波操作我是服气的,看不看清字不知道,记没记住不重要,关键是我凉快了,是不是没开空调啊,看把孩子们热的!
有网友质疑:据说只要价钱合适,还可修炼更高级的秘籍——隔空识字,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有网友讽刺:这是来自宇宙中神秘的力量,悦耳的书声以高达5万赫兹的频率搅动着我的脑浆子,使我的知识维度越来越高,感觉文字转化为量子越来越浓,冥冥中我看到了此书作者在我脑中复活,与我的思维进行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缠,我们之间的不断的进行信息互换,灵魂采样,此刻我是谁,谁是我?我看到了一行文字闪现在脑中——“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智商纠缠、愿者上钩”。
薅羊毛抓住了家长的那些弱点?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效率的时代,尤其对学生来说,“速读”也成了一项重要的技能。特别到了高中,阅读大量信息并有效总结是一项重要技能。一些方法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例如“视读”而非“默读”,读词组而非读单个文字,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可以提高3倍左右。
量子阅读宣称这种读书法能够将书中文字直接转换为影像,极大提高阅读速度。但实际上目前没有科学的解释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原理,更没有可信赖的真实案例来说明他的效果。这家机构真的认为当代人的智商税如此好收割吗?
速度真相
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术”从来都是薅羊毛的手段,让你真假难分。历年来,打着“快速阅读”、“全脑速读”等培训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
据说,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叫贝尔格,在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记录,他每分钟读2.5万个单词。这样算来,20分钟就可以读完56.5万个单词的《战争与和平》英文版,但我猜测他一定早就提前看过几遍了。
因为有人质疑,贝尔格的“极速阅读”只是略读浏览。后来他也承认自己的“速读”只是着重找书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并不能掌握内容细节。
从根本上讲,阅读速度取决于读者理解词语和文字表达的速度,读得快的人掌握了很大的词汇量,看到词汇后就理解得快。
美国的教育学教授坎宁安称,读书的时候眼睛在扫视文字,即在视野内盯住一点,然后盯住另一点,这决定了一个人能够正确识读文字的速度,大约每分钟个单词,理解率为70%。略读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个单词以上,但代价是理解程度下降,特别是内容充实的文字材料。那么对于我们第一次阅读陌生的文章或著作时,这种略读显然不合适,特别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时需要严审题目,理解阅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如果养成这种阅读习惯实在不妥。
最后,提醒所有家长,在量子还未被人类彻底解密之时,如果随便起个名字就蜂拥而至,那么请先交点智商税吧,别在孩子身上做尝试。
搞笑名词解释:“不自量力”,就是不要自学量子力学的意思。具体参见量子波动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