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换个问法:弱视遮盖必须“严丝合缝”、“完全遮光”吗?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甚至我看到有些眼科大夫也掷地有声地说“弱视遮盖必须要全黑”、“一丁点光线也不能有”、“最里面要用红布、外面要用黑布”。看起来也确实很有道理——遮盖嘛!就要遮得严严实实的,否则还叫什么遮盖?家长群体对这些说法也能轻松理解、全盘接受。
“严丝合缝遮盖”有一个潜台词,就是“透光的遮盖方法会影响弱视治疗”。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眼科界对弱视的权威解读了。
此时此刻的美国眼科学会(AAOO)的弱视定义是:视觉发育关键期期间,由于双眼异常交互而导致的一只或两只眼睛视力(矫正)减退。
美国弱视定义里还有其他补充,例如“双眼弱视的原因主要是‘双侧物像模糊’而非‘双眼异常交互’”,双眼弱视不在今天讨论之列。
从上面这个定义的角度延展,国内眼科界过去对单眼弱视治疗的认识是有不足的:
老一辈眼科医生认为单眼弱视治疗的核心是“遮盖好眼、尽力使用差眼”;
更科学的认知,应该是“让两眼建立正常的交互关系”,这种“交互关系建立”甚至可以下探到差眼矫正视力很低的时候。这也是现如今眼科界普遍开始少用/弃用全天遮盖、两眼等量交替遮盖,推行部分遮盖的原因;也是光学压抑、半透明遮盖(压抑膜)、药物压抑、MFBF视觉训练体系越来越受认可的原因。在国内外文献中,新认知产生的效果已经颠覆了旧认知。
弱视遮盖眼罩回到标题讨论的议题,弱视遮盖是否必须“严丝合缝”呢?下面是以明观点:
1、“严丝合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遮盖光线,而是为了“让好眼看不清东西”或者“没有差眼看的清晰”;
2、达到“严丝合缝”水平的单眼眼罩和弱视眼贴,从孩子使用体验角度看,会减少视觉困惑(来自优势眼的干扰),这在弱视治疗初期确实很实用;
3、没有“严丝合缝”、反倒“星星点点”的“小孔眼罩”会失去脱抑制治疗的目的;
4、没有“严丝合缝”,只是“周边透一点光”的单眼眼罩,有利有弊——“弊”是来自优势眼的光亮感在初期会影响孩子专注的使用差眼;“利”是保持一定的双眼交互。这就好比,看远处风景时,你的右手直接扣住右眼、和把右手挡在右眼前1厘米的位置,虽然都是左眼在看风景,但视觉感受和信息量完全不同。
#儿童弱视#版权声明:以明原创,搬运不注明出处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