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颗褪黑素,点燃香薰烛,摆正乳胶枕,戴好蒸汽眼罩……对今年23岁、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陈馨(化名)来说,睡觉前的准备工作,是一种颇有仪式感的享受。
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很依赖这些被收纳在床头小铁篮里的助眠“神器”——熟悉的香味跟触感在身边,“营造了一种安全和放松的氛围,让我感到睡在属于自己的地方,才能睡得着”。
为一夜好眠,平均每个月陈馨要花-元左右来“续命”——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褪黑素占了一大半,几元一片的蒸汽眼罩、约30元一罐的香薰也要随时补充。
在中国,像陈馨一样的失眠患者或追求优质睡眠的人群,正在撑起一片千亿级规模的“睡眠经济”市场。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下称《指数报告》)显示,年,67.4%的受访者购买过足浴盆、助眠枕、睡眠仪、褪黑素、蒸汽眼罩等网红助眠产品。
但调查显示,有52.8%的消费者认为,即使用了网红助眠产品也没有效果,仍睡不着,甚至有10.1%的人认为使用之后更难入睡。还有消费者认为,高价购买网红产品是“用焦虑治疗焦虑”,潜在的副作用可能更不利于睡眠和身体健康。
“睡眠经济的市场上模仿抄袭成风,导致浑水一片,从来不缺概念、不缺用户,但缺乏行业标准。哪些东西能真正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需要有靠谱的机构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让百姓放心消费、明明白白消费。”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汪光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
花钱买好觉
对大多数人来说,年或许是居家时间最多的一年,但令人意外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的睡眠问题也水涨船高。
年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京发布的《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年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同比增长43%。
受睡眠困扰,人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找改善睡眠的方式。年“双11”预售期间,天猫国际上某蒸汽眼罩卖出超7.6万盒,助眠乳胶枕4.5万个,德国某专用耳塞2.5万对。褪黑素更是售出超7.5万瓶,其中购买的90后、00后用户增加了4倍多。
“薰衣草”香薰也成了女性更偏爱的“解药”。南方周末记者搜索淘宝网销量排名前十的助眠香薰后发现,其中9个产品含有薰衣草香料,7个有玫瑰和茉莉,5个有艾草。网络上卖得最好的蒸汽眼罩,也是薰衣草味道的。
多位消费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一种能令人感到“心情平静且提高生活品质”的味道,她们愿意为具备小资、小众、高级感等特征的“高颜值”产品埋单,至于能否真正安眠,效果因人而异。
颜值之外,另一消费热点与“科技”相关。中国睡眠研究会调研显示,90后年轻人中,有近半数曾使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监测睡眠。他们用App聆听助眠声音、记录梦话,也求助各类科技产品,如微电流睡眠仪等来改善睡眠。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智能床垫、智能枕、智能睡眠监测仪、智能灯等产品,正在重新定义一个与“好眠”相关的智能家居市场。
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短报告》(下称《行业报告》)认为,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亿元,有望于年突破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枕头、床垫、助眠香薰灯等器械用品的消费金额贡献占比较大,约占70%;其次为保健药物,约占20%;睡眠App占10%。
也就是说,除家居生活类的网红产品受市场追捧外,安神助眠的医药健康类产品,市场份额同样不容小觑。
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前夕,阿里健康发布的《睡不着报告》显示,年全年购买褪黑素等有助眠功效的保健食品的用户,比年同期增长了4倍。而在网络上被喻为“东方睡果”的酸枣仁相关产品,仅年1、2月份的购买人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倍。
“从临床角度看,大概只有1/4的人服用褪黑素后比较容易入睡,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失眠很严重的人群来说,其实没有促睡作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尹国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把褪黑素当作“安眠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造成肝功能损伤。
2
“困”中生意来
“我们总说睡眠重要,但用什么样的工具、方法或技术,能有效提升和改善睡眠质量?”从2年进入睡眠行业,近20年里,学医出身的汪光亮深感创新产业支撑对睡眠健康的重要作用。
受近十年来东南亚旅游热潮影响,乳胶枕、乳胶床垫在国内掀起了第一波“助眠”产品热潮。相比传统弹簧床垫和枕头,由天然橡胶树汁制成的乳胶床品,不仅没有噪音震动,还能抗菌防螨,蜂巢状的结构使支撑更加舒适,受到消费者热捧。
“但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工艺将决定乳胶的质量,比如天然乳胶的含量、清洗工艺是否达到3次或以上、检测过程是否严格等。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或者手感来分辨。”全球知名乳胶品牌邓禄普(Dunlopillo)中国区销售总监王忠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床垫消费市场,但行业集中度低,产品仍以偏低端的弹簧床垫为主。
以乳胶床品为代表,一个天然乳胶含量在93%以上的乳胶枕,市场价格至少百元以上,但如果在天然乳胶中混入更高比例的化学合成乳胶,成本可降至几十元。
在产品宣传页面中,各品牌产品的营销文章近乎千篇一律,重点对乳胶枕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天然乳胶的含量、产地及工艺等进行宣传。但业内人士认为,大量李鬼冒充李逵的产品正在扰乱市场秩序,其潜在的健康隐患,如致癌物超标等,可能给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造成更高风险。
类似营销过度的故事,也出现在香薰精油、睡眠仪器等领域,但混乱的市场秩序并没有影响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与睡眠相关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年到年,有超过2家与睡眠相关的企业成立,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聚焦于床品、眼罩、助眠保健品、保健仪器、以及助眠App等。
除上市公司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梦百合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等床垫行业龙头参与外,睡眠经济蓝海里也少不了科技、快消行业巨头的身影。三星、科大讯飞、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睡眠监测手表、手环等仪器,甚至蒙牛、可口可乐、娃哈哈等饮品巨头也推出助眠功能饮品来吸引年轻消费者,功效尚未可知,但赚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