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孕育一个新生命会经历哪些磨难;当你老了,视力模糊,腿也不再健步如飞……7日,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办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生命教育进高校清明节体验活动走进四川外国语大学,大学生们通过孕育体验、老人体验、死亡体验以及遥寄思念环节,感受不同的人生经历。
师生共读倡议书
穿戴10斤重孕妇装
生命体验首先是孕育体验,同学们热情举手参与。他们需要穿上大约10斤的孕妇装,其实也就是10斤的特制重物捆绑在肚子上,参与体验者需要一手保护怀里“婴儿”不受挤压,另一只手单手系鞋带。
学生体验怀孕
“我感觉孕育了一个新生命,好沉、好重,弯腰、下蹲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不小心就会压到腹部。”小刘没想到,只是普通的系鞋带竟让自己满头大汗。“母爱很伟大,我们现在也就是几分钟的体验都有点崩溃,想想妈妈十月怀胎,还有更多我所无法体验到的辛酸。”小刘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妈妈太唠叨,短暂的时间让自己体验了做母亲的不易,他也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
学生体验怀孕
特制老人体验装重达30斤
在衰老体验环节,特制的老年人体验装重达30斤。上台体验的大学生一件件穿上,通过对视觉、听力的退化、肌肉力量的下降、触觉的退化以及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老化等模拟75岁老人的身体结构。
戴上道具体验老年人的感受
“我感觉身体好重,挪一步都好吃力,全世界瞬间变得好快,跟不上节奏……”小凤今年19岁,是川外大一的学生,从台上体验完走下来,她眼里噙着眼泪。她想起了中风的爷爷,五年前,爷爷中风后便来到家里,跟着他们一起生活,这些年,爷爷状态越来越差。
“有时候,爷爷会不自觉地流口水、鼻涕,走路也会很慢很慢。也许,他迈出的一小步穷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但还是无法追赶到我们。”小凤说,“有时候,不仅仅是需要换位思考,或许换位体验才能让自己真正成长。”
戴上道具用老年人的视觉去夹东西
假如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刻
医院里,一张病危通知单,宣告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体验者戴上眼罩,躺在模拟裹尸袋里,志愿者播放视频模拟在停尸房的环境,体验者聆听背景音乐,进入一种接近死亡的感觉。
体验死亡
小罗是川外社会系专业学生,解开袋子,“重回人间”,他还有些恍惚。
“当在接近死亡的氛围下,想得最多的是父母,牵挂着他们,对他们有太多的不舍。我能想象妈妈在哭成泪人的样子,以前自己所谓的环游世界,各种理想,在这一刻很苍白。”小罗说,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时刻,也明白了究竟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体验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对死亡产生的恐惧。每当重大疾病降临,被告知时日无多,人们精神上便深受打击,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变得非常无力,手足无措。”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死亡体验,顾名思义,就是让人体验死亡,通过感官刺激来达到体验的目的。通过体验来帮助人们改变对死亡的认知,客观地认识死亡。该负责人说,死亡体验,让体验者体验“死后的世界”,目的是让体验者“‘获得重生”,珍惜亲情,敬畏生命。
风筝上写了自己想说的话,或对亲情,或对友情。
新闻多一点
5日至7日,全市万人祭扫
4月7日下午16时,市清明节工作办公室统计数字显示,当天主城区殡葬服务单位接待祭扫群众人数44.5万余人,疏导机动车辆约11.1万台次;全市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扫群众约89万人。
据悉,今年清明期间,从4月5日至7日,全市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扫群众约.3万人次,其中,主城殡葬服务单位接待祭扫群众.2万人次,疏导机动车辆38.9万台次。
“今年选择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填写心愿卡、系挂黄丝带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来祭奠亲人寄托哀思的市民明显增多,焚烧纸钱、低俗祭品的市民较往年大幅减少,主城全部公墓实现鞭炮零燃放。”重庆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有所提升。
此外,今年清明期间,烈士公祭活动较为普遍。主城区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纪念红岩英烈公祭活动。丰都、梁平、荣昌、綦江、奉节、万盛等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祭奠、追思活动。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周小平文李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