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眼罩进入大门,又戴着眼罩离开,至今都不知道自己曾身处于这座城市中的哪一座别墅内完成的捐卵。只是记得躺在手术台上,如同手臂一般长的钢针,刺穿阴道、卵巢。
开始的时候就像平时打针时一般刺痛一下,随后开始坠胀疼,不知道被取走了多少个卵子,疼的汗水浸透了衣背。”以上经历来自于女大学生晓雯,而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曾今想买一部手机,而陷入了网贷之中。
同样是陷入网贷这一泥潭之中的还有身在昆明读大四的赵萌,她身背30多万的网贷,每天需要还贷将近一万元,赵萌学习的是护理专业,深知捐卵会对女性造成怎样的危害。可即便如此,她也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幸运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并未捐成。
近年来,媒体屡屡报道少女为钱卖卵造成伤病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见诸报道的卖卵少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不仅无数少女取卵,男孩卖肾的也有许多!
8年前那个卖肾买手机的新闻,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当年仅有17岁的一名高中生通过黑中介将自己的一个肾卖掉了,如愿以偿得到了2.2万,然后买了一部新款iPhone以及一个同品牌的平板电脑。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后果终于得到显现,经检查被确诊为肾功能缺陷,经鉴定为三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且后半生都将卧床而生。这名高中生在他卖肾之前,与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母亲却毫不知情。
种种案例无不为人痛心,这些本来是祖国的花朵,却如此自我摧残!到底是少年的无知还是教育的缺失!
所以为什么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向家里求助?
以上种种无一不透露出虚荣,然而这样的事却并不是个例,还有无数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对于这些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他们的家人会对其表现出心痛,会对那些无良的黑心商家、中介表示出愤怒。
而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却往往会被家长所忽略,就是孩子为什么深知其中的危险,却还是宁愿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也不愿向他们的父母进行求助?
》》可供亲子交流的通道早已被父母亲手关闭
例如,当孩子在节假日想利用休息时间多睡一会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其懒惰、不自律;当孩子总是考不到父母心中的成绩时,父母就会说其脑子笨;当孩子开始有注意到自己的外在形象时,父母就会说其不务正业、学坏;当孩子让父母给他们买某件物品时,父母就会说其虚荣、攀比......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会有好多情况父母都会习惯于去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去对孩子进行各种指责,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形象往往会是严厉固执、难以沟通。
》》孩子也未曾得到过来自父母的接纳和认可
在开头的事例中,如若他们的父母能够真心的接纳他们真实的孩子,那这些孩子又怎么会为了一部手机而去借网贷,最终走上伤害自己的道路?
如若父母真的有趣认真倾听孩子并能够去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又怎么会将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通道关闭?由于父母对孩子们的真实并未有过接纳,所以孩子们会生出只有自己“表演”出更好的自己,才能够得到父母对他的爱以及接纳他们。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能够做到去接纳他们
美国的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小的时候,在他人的眼中绝对是一个坏孩子。在妈妈去世后,没有人会去关心他,在父亲、兄弟以及邻居们的眼中他开始变得更加恶劣,此时的他已经做好了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在他9岁那一年,父亲娶了一位新的妻子,因为拿破仑总是会犯错,父亲又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对新婚妻子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天亮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事。未来你在这个家庭中,所有眼泪都将来自于他。”
听完父亲如此向继母介绍自己后,让他感觉到意外的是,继母听过之后竟面带微笑走到自己的面前,并把手放在了他的肩上说:“真的吗?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应该是最优秀的才对!”
略微停顿之后转而对父亲说:“我觉得他恰恰是最聪明的一个,我们要做的事是如何把他美好的特质彻底的发挥出来,我相信在未来,我的眼泪是来自于因他而产生的激动、自豪、幸福。”听到继母的言论,拿破仑·希尔完全被感动其中。
小拿破仑喜欢写作,于是继母用自己的假装为他买了一台旧打字机,以此鼓励他将自己想写的东西给打印出来,不久后小拿破仑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当他20岁时,就已经被称之为作家。
经过20年的奋斗,他提出了28项黄金法则,帮助无数的普通人走上了成功的路,成为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激励大师。
拿破仑·希尔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继母,是她用爱和正确的方法改变了我的命运,给了我一切。”
回归到开始我们提到的以捐卵、卖器官赚钱的事件中,看过新闻报道后我们都知道,这些孩子是来自于那些贫困的家庭吗?
并不是,在他们之中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条件都在小康水平,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欲望总是在进行各种斥责。
心理学者李雪曾说:“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满足不了,或不想满足的,可以拒绝,但不要道貌岸然的攻击孩子虚荣、自私、不懂事。”
父母对孩子的接纳会发出多大的力量?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曾对“到底是改变了孩子的结局”一直都想弄清楚,于是便决定从孩子的适应能力着手,研究人员开始对“面对挫折时,一些孩子选择退缩、放弃自己;还有一些孩子勇敢面对、并得到成功”进行研究。
最终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那些能够直面挫折、不向困难屈服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存在有一个共同点:在他们的周围,至少会有一位会对他们进行支持鼓励,而孩子们也会与对方建立起稳定忠诚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能够在孩子发出个人需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支持,并会为其提供保护,会帮助孩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样的关系还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出一些关键的能力,例如计划能力、监督能力以及调控能力,而这些能力却是可以使孩子对于逆境或顺境做出适当的回应。
此外,在很多父母的眼中,都只会看到孩子的不足,但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却是没有任何发现,甚至会视而不见。
正如心理学者尹建莉曾在《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中写说:
首先,生活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错,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和窝囊,他会慢慢地形成一个稳定的认识:自己不行。
其次,父母永远没有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虽然他经常被要求认错,而他学到的正是“我从来没有错”,渐渐养成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一切的固执习惯。
最后,永远正确的家长总是不停地给孩子各种建议和要求,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尝试精神和判断力一点点萎缩,慢慢变成一个成年的幼儿,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树站立。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去认可、接纳我们的孩子,并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及不足之处,并将其进行改正,要能够做到去虚心的接受学习一些更加灵活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要能够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来给孩子更多的温暖阳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