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经报
口罩充足供应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确保口罩产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结果。为鼓励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中央财政明确,将在疫情过后对生产过剩的口罩等物资进行兜底收储,消除企业后顾之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第一道防线”的口罩曾“一罩难求”。近日不少北京市民感受到,口罩好像没那么难买了,价格也有所回落。记者走访发现,京城不少药店、超市都加大了口罩供货量,线上口罩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多。口罩充足供应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确保口罩产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结果。
图片来源:cnsphoto
多方合力,确保口罩产能满足国内需求
■通过全力动员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生产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人员、设备、原辅材料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协调,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等医疗物资产能产量大幅增长。
在北京市西城区好得快大药房马连道店,记者看到,几十包一次性医用口罩摆上柜台,吸引不少市民购买。“我现在就买一包口罩,因为我家里还有N95的口罩。”市民包先生告诉记者,与疫情初期的“一罩难求”相比,现在口罩好买多了。
在附近的另一家药店里,几十包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码放整齐,陆续有民众前来购买。“从3月底到现在,口罩供应没有那么紧张了,每天差不多能来五六十包,每天大概能卖二三十包。”药店工作人员透露,疫情初期民众购买口罩需登记身份信息,并且采取限购措施。随着口罩产能提升,原本紧张的供应局面得以缓解,目前门店已取消登记、限购措施。
在海淀区超市发双榆树店口罩销售区,近万包医用一次性口罩摆上柜台,这批口罩30元一包,每包10只,吸引不少市民购买。超市店长刘学东告诉记者,目前店里每天销售口罩至1万只,相比疫情初期现在的销售数字大幅下降了。同时下降的还有口罩的价格,像一包10只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从过去的35元下降到30元,相比一个多月前口罩价格平均降幅超过了15%。
除了实体店外,线上平台“一罩难求”局面也有所缓解。“前段时间为了买口罩,天天在网上拼手速,也没抢到多少。”一个多月来,市民李先生一直在各种平台抢购口罩,有时为了准时抢货一天要上好几个闹钟。进入3月以来,他明显感觉到口罩好买了。记者登录多点APP看到,目前平台在售口罩种类有所增加,达到十多种,其中只有部分口罩有购买数量限制。在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搜索口罩商品后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售罄”或“无货”。
口罩不再“一罩难求”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确保口罩产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结果。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工信部与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建立完善了“四个体系”,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的生产供应,迅速扭转了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四个体系”包括:一是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的医疗物资保障组,每日按照全流程管理,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调度指挥。二是精准的需求对接体系。与中央指导组及国家卫健委等每日对接汇总各地区各部门需求,特别是对湖北地区按照“三天一滚动”的计划,精准安排生产保供工作。三是全产业链生产保障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措施,协调药监部门加快生产资质审批,支持企业转产扩能。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保障,针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帮助解决生产设备、原材料、运输等问题。四是搭建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平均每3小时调度一次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和发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优先保障武汉地区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疫情防控的需要。
通过全力动员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生产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人员、设备、原辅材料运输等关键环节协调等措施,我国的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等医疗物资产能产量大幅增长。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截至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只。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
政府收储兜底,解除企业生产后顾之忧
■国家兜底采购收储,主要是本着降低生产成本、鼓励扩大产能的角度,解决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
口罩存在有效期,医院,在非特殊时期都不会大量囤货。对于N95口罩、防护服等,医院通常也不会大量储备,医院的医用外科口罩库存量大概在一个星期左右。随着近来各地纷纷开始组织生产厂家提前复工,更多的口罩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有些生产企业和商家心存顾虑,全力投入口罩生产会不会导致疫情过后的“去库存”压力,万一生产多了囤多了,最后市场不需要了该怎么办?
为解除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鼓励重点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医疗物资生产,中央财政明确,将在疫情过后对生产过剩的口罩等物资进行兜底收储。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2月9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产品目录》),涉及十类防疫物资。收储物资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调拨。
记者注意到,首批《产品目录》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经卫生健康、药监部门依程序确认治疗有效的药品和疫苗。
“国家兜底采购收储,主要是本着降低生产成本、鼓励扩大产能的角度,解决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表示,通知为此强调,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现有收储制度和办法,对企业多生产的列入目录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有了政策兜底,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2月10日正式转产防护物资生产以来,我们全力以赴赶产,生产工人以两班倒的方式来保证防护物资的生产24小时不停工,所产口罩、防护物资优先供应来自湖北的订单,用以支援防疫一线。”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晋辉告诉记者,企业目前共有12条口罩生产线,日产医用外科口罩50万件,日产医用防护口罩和KN95口罩5万件。
“政府兜底回购,给我们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激发了生产口罩的积极性。近一个月以来,我们的订单从国内转向了出口。在口罩和防护服的产品上,我们在国际出口的证照比较齐全,产品很快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张晋辉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生产的防护服、隔离衣、防护口罩等产品已经开始出口伊朗、德国、意大利等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国家。
来源:《中国财经报》年4月23日六版
记者:戴正宗
编辑: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