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及储备工作情况。我国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重点药物供应实现“药等人”、防疫物资生产供给全球还不现实…这场发布会透露了这些信息!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不足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4月7日,现有本土确诊病例降至例以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数量连续7天下降。现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境外输入所占比例持续增大,关联病例散发出现。随着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人员流动加大,要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疗物资产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平均每3小时调度一次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和发货情况,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优先保障武汉地区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疫情防控的需要。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余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万个,免洗手消毒液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余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了7万台套,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曹学军介绍,截至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依然较大。重点药品生产实现“药等人”曹学军介绍,国家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对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从药品来看,监测范围从最早的15种药品扩大到了目前的34种药品和78种中药饮片,目前监测产品的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曹学军说,正在密切跟踪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攻关的进展,在相关药品纳入《诊疗方案》后,确保稳定充足供应实现“药等人”。对《诊疗方案》中的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都加大了协调力度,2月初全面恢复了生产。截止到目前,磷酸氯喹日产能达到10万人份,累计生产67万人份;阿比多尔日产能5万人份,累计生产80万人份;法匹拉韦日产能1.15万人份,累计生产了13.75万人份。另外,对纳入《诊疗方案》的14种中成药,都进行了及时监测,如莲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些重点品种,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库存相对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截止到目前,连花清瘟胶囊日产能达到了万盒,库存万盒,金花清感日产能达到2.6万盒,库存40万盒。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仍不能国产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介绍,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已经累计向全国提供医疗装备11.5万余台,其中向湖北提供超过38种7万余台的装备,其中心电监护仪、血液透析机、血气分析仪等大部分医疗装备满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物资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凸显了行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有创呼吸机等供给不足,部分产品性能有待提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我们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梳理医疗装备的短板弱项,研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装备瓶颈,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出防疫物资需求黄利斌介绍,根据工信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方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国务院已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将配合外交部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相关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目前,中国企业加班加点,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但在庞大的国际需求面前,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医疗物资产能的发挥和供给能力的提升。” 黄利斌说,例如,呼吸机生产受到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防护服保供受到中外质量标准、使用习惯等差异的制约。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时候,我们愿意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呼吸机生产不可能满足全球需求在谈到目前我国呼吸机产能的现状时, 陈克龙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近2.9万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台;向国外供应各类呼吸机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多台。目前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与国际上各采购方进行商务洽谈。“我们呼吁各界对中国呼吸机的产能要有清醒的认识!”陈克龙说,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情况下,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台,产能不足全球五分之一,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装备,设计生产和临床验证都必须经严格准入和认证,周期很长,主要零部件供应受到一定冲击。“因此,疫情背景下,通过扩产、转产实现大规模增产,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长期也有困难。”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及储备工作情况。我国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重点药物供应实现“药等人”、防疫物资生产供给全球还不现实…这场发布会透露了这些信息!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不足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4月7日,现有本土确诊病例降至例以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数量连续7天下降。现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境外输入所占比例持续增大,关联病例散发出现。随着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人员流动加大,要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疗物资产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平均每3小时调度一次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和发货情况,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优先保障武汉地区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疫情防控的需要。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余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万个,免洗手消毒液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余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了7万台套,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曹学军介绍,截至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依然较大。重点药品生产实现“药等人”曹学军介绍,国家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对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从药品来看,监测范围从最早的15种药品扩大到了目前的34种药品和78种中药饮片,目前监测产品的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曹学军说,正在密切跟踪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攻关的进展,在相关药品纳入《诊疗方案》后,确保稳定充足供应实现“药等人”。对《诊疗方案》中的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都加大了协调力度,2月初全面恢复了生产。截止到目前,磷酸氯喹日产能达到10万人份,累计生产67万人份;阿比多尔日产能5万人份,累计生产80万人份;法匹拉韦日产能1.15万人份,累计生产了13.75万人份。另外,对纳入《诊疗方案》的14种中成药,都进行了及时监测,如莲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些重点品种,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库存相对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截止到目前,连花清瘟胶囊日产能达到了万盒,库存万盒,金花清感日产能达到2.6万盒,库存40万盒。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仍不能国产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介绍,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已经累计向全国提供医疗装备11.5万余台,其中向湖北提供超过38种7万余台的装备,其中心电监护仪、血液透析机、血气分析仪等大部分医疗装备满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物资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凸显了行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有创呼吸机等供给不足,部分产品性能有待提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我们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专家深入梳理医疗装备的短板弱项,研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装备瓶颈,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出防疫物资需求黄利斌介绍,根据工信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方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国务院已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将配合外交部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相关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目前,中国企业加班加点,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但在庞大的国际需求面前,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医疗物资产能的发挥和供给能力的提升。” 黄利斌说,例如,呼吸机生产受到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防护服保供受到中外质量标准、使用习惯等差异的制约。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时候,我们愿意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呼吸机生产不可能满足全球需求在谈到目前我国呼吸机产能的现状时, 陈克龙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近2.9万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台;向国外供应各类呼吸机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多台。目前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与国际上各采购方进行商务洽谈。“我们呼吁各界对中国呼吸机的产能要有清醒的认识!”陈克龙说,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情况下,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台,产能不足全球五分之一,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装备,设计生产和临床验证都必须经严格准入和认证,周期很长,主要零部件供应受到一定冲击。“因此,疫情背景下,通过扩产、转产实现大规模增产,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长期也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