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看完10万字,收割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这是科幻圈中流传的一句话

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

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

喜欢用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

而最近

这种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

却出现在了儿童培训班中……

“量子波动速读”

近日,微博上流传出多个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一个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家长就在后边守着,虽然大概率也是搞不懂孩子们在干什么,但显然,房间里拉着的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已经俘虏了他们的心。

工作人员表示:翻书几分钟,完整阅读几十万字!

仔细看视频可以发现,现场还有一两个保持着清醒,在一页页认真看书的小朋友,难以想象他们内心得多无语。

▼戳视频看看究竟是什么神奇方法

“量子波动速读”比赛引热议,五分钟熟记10万字,网友:确定不是开玩笑?_腾讯视频

量子听说过,波动也能理解,速读也知道,但这三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传说只要学了,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就会让你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用1-5分钟就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并且是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的那种!

还有更玄乎的,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这样的培训班,收费要三万块,甚至五万块……而且行情十分火爆。

网友热议

_WL:我以前也经常这样,挺凉快

从Ins看世界:我发明了一种渗透压睡眠速记法,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书顶在头上,因为书里的知识浓度高,脑子里的浓度低,因此知识会往你的脑子里渗透。之所以顶在头上是因为地心引力的缘故可以加速知识的流动!而且还有助于排出你脑子里的水

裸奔的蜗牛:想到了那个给娃报了个超人速成班的

陈学智:看到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机构被曝光我就安心了

RickyHuang:有量子波动派薪法吗?每个月翻几下,几万到手那种

轩:查了一下这一套好像真的好用: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风格跳跃,虚拟世界;解释不通,穿越时空;不懂配色,赛博朋克;脑洞不够,平行宇宙;画面老土,追求复古;

人隽:原著作者要是知道存在这么荒唐的读书法,估计得气死。

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愿者上钩?

根据他们的理论,“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是这样的:用心去感受!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

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SpeedReading,简称QSR,在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而实际上,量子是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

真要分析,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大概想包装的概念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

然而,你知道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是怎么产生的吗?查询一下“量子对撞机”它长这样——

额……也就三四层楼这么高吧……

所以,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是有什么神奇能力可以产生量子波动?(如果真的这种好事,请开发一套“量子波动减肥法”,谢谢。)

网友还原全过程

而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是有什么神奇能力可以产生量子波动吗?微博上有一位曾经去过类似培训机构的学员还原了全过程:

“这种培训班我上过!5年级时,坐标北京,暑假,有一天我妈神神秘秘把我带到北京郊区,也不说话,就是扔到这种培训机构,老师跟我讲我是个骨骼清奇的天才,需要练习一下量子波动速读技术,说是一种来自宇宙的神秘技术。

接着我们就开始了为期1个星期的训练,坐在教室冥想,打坐,对于当时好动的我,简直就是监狱!

然后每天就是闭着眼睛翻书,猜书里的内容,不过那里的饭真的好吃,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吃饭。

老师跟我们讲宇宙深处有一种神秘的量子,会打入我们的大脑,然后我们就会变成天才。当时使用的课本就是我刚在学校学过的五年级教材。

老师问我们谁能示范一下量子术,我举手了,然后闭着眼睛讲清楚了书里的内容,老师一个劲儿地夸我,还到我妈那边表扬我。

但是后来我问我妈花了多少钱,她说5万人民币!

这样的“智商税”以前也有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类似的骗局不要太多。

▼这是年的新闻

培训人员的说法是,激活大脑松果体,蒙着眼睛就能感知到物体或文字。

最后家长发现,所谓在展示时能表演“蒙眼识字”的孩子,是在识字过程中偷看了。

而被众多培训机构吹得神乎其神的松果体,被解释是人类大脑中一种腺体,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各种激素。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段毅说:“之所以将‘松果体’称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是因为‘松果体’能够分泌一种名叫褪黑素的激素,让人感受昼夜交替的变化。”段毅直言“激发‘松果体’也不能让人蒙眼识物”。

不过,骗子们已经在这一市场深耕多年。

▼年的报道

▼年的报道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这类骗局大行其道且长盛不衰,主要原因还是“神童情结”作祟——它抓住了家长想走捷径的心理。

只要“神童情结”在,这种骗局就算被揭露次,也会在第次换上新的名头卷土重来。

望子成龙

也不能“走火入魔”

这样的“智商税”

只能坑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7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