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我们与你一起战斗!
从2月12号下午踏上驰援的征程以来,这已经是我来到鄱阳第三天了,刚来到鄱阳,在了解这边的疫情后,内心多少还是有点忐忑的。但是,经过两天的培训,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手把手的教导下,我感觉病毒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只要防护措施到位,受到感染的几率几乎为零。我的心情也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从容自若。虽然现在县城实行交通管制,必须有出入证才能进出,给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些许困扰,但是我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只有尽可能的限制人口流动才能有效地缓解病毒的蔓延。目前确诊病例每天都有新增,但是新增的人数却每日递减,这表明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控制,看着身边的同事一双双冲满着激情、自信的目光,让我的勇气倍增,我相信只要做好疫情防控,再加上我们医务人员的努力,疫情是可控的。我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鄱阳人民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医院查巧菲)
今天是我来鄱阳的第六天,也是我正式进入感染科病房的第三天,我们科收治的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昨天出院了几个治愈的新冠肺炎病人,今天没有新入的,病房相对空了一些,今天轮我白班,一早去病房里查房,发现病号们状态都不错,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10床的大爷很高兴地拍着他胸脯对我说:医生,我今天咳嗽比昨天好多了,痰少了胸也不闷了,昨晚舒坦的睡了一晚,非常谢谢你们。说完他还微笑着拉了拉我的手,拍了拍我胳膊。
我一一给他们查完房完后,在办公室查看他们昨天复查的各项检查,处理一些他们新发的问题,总的来说都不错呢,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今天穿着防护服在病房里呆了一天,为了少上厕所早上连水都不敢喝,这有几个小时虽然有点累,但看着病人有好转,过得很忙碌而充实,我们心情也是不错的,只希望大家都快快好起来,早日康复出院。所以今天我很忙,累,但更多的是付出后的快乐,请家乡的领导,同事,亲人们放心!(医院齐顺晴)
晚上和妻子通电话的时候,有些天没有见的小女儿突然大声叫到“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都好想你了”。猛的就是一阵心疼,是啊,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她这么久。这小丫头最喜欢的就是“欺负”爸爸,真希望这场疫情能赶紧结束,可以好好地陪陪家人。
在医院发出援助鄱阳倡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提交了请战书,并且荣幸的成为了赴鄱阳医疗援助队的一员。回想当时突然接到通知赶赴鄱时,内心多少还是有点顾虑的,因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而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有个万一,实在不敢往下想……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面对目前鄱阳如此紧急的情况,也容不得我继续往下想,急匆匆的和我的队友们当晚便赶到了鄱阳。
经过2天系统而紧张的院感防控知识、防护装备的穿脱流程等岗前培训,今天开始进入新冠确诊病区开展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进入了隔离病房工作,毕竟还是我从医15年来的第一次,过程中难免有点慌乱。特别是多层口罩,防护服带来的缺氧不适,眼镜,眼罩起雾而视物不清,都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不过总的来说今天还是不错的,完成了查房任务,顺利取了咽试纸,安抚了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很快过去。从刚进病区的紧张不适,到慢慢的有条不紊,今天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最后还是希望这场疫情能够尽快的结束,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地,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医院龚黎斌)
周凌慧加油!
2月16日,90后护士周凌慧发回了她进入隔离病房前与同事们的合影,加油,勇敢的周凌慧!(医院周凌慧)
2月15日,星期六,雨夹雪。早上6:30准时到宾馆一楼集合,医院感染科。病区黎的护士长带我们进入病区里,一路上都在交代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小心,不要职业暴露了,严格工作要求,对自己,也对病人负责。
穿好防护服,跟病区的护士交好班,工作正式开始了。我负责的是12位确诊病人,早上医生查完房后,我就及时处理医嘱,静脉点滴、抽血、留取大小便等,完成本班的护理治疗工作,10点去指定地点领取当日药品及所需物品,11点拖地、擦桌子后发中餐。
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只知道后背的衣服湿了又干,护目镜的水雾变成了小水滴。
一位69岁的老奶奶情绪低落,问我:“我都待了20多天了,怎么还不出院呀,我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呀?”我赶忙说:“不会的,奶奶,要相信我们医护人员,配合治疗,会好起来的。”和奶奶说了半个小时,她才沉沉睡去。
确诊患者心理压力都很大,在病房里不能随意走动,特别是老人家,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心里、脑子里总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上,所以,对他们的关心和引导就更为重要,不过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病毒恶霾终将散去!
各位加油!
2月16日,星期日,晴。援助鄱阳第五日,天空放晴,该病区洋溢着喜悦欢乐的气氛,今天我们病区有4名病人出院,医院首次七人治愈新冠肺炎病人出院。
25床月初确诊进来的高大叔夫妇也是今天出院,他们很高兴说:“其实很想拥抱一下你,握个手,感谢你们医护人员救了我们的命!”他们说等疫情过后,邀请我到鄱阳来玩,吃银鱼蒸蛋、饺子米粑,走之前,我们一起合照留恋。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庆幸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我做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确定前行的放向,要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与谁同行。而此时,穿着防护服,在这最危险的一线的我,虽然疲惫,却充满力量。(德兴市妇幼保健院程烨)
文章整理:上饶网,上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