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对病例进行分析
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敏通讯员姚罡
如果说,发热门诊、传染科、隔离病区是这个战场的一线阵地,那么,在厚重的防辐射门之内,还有一群这样的幕后英雄:他们夜以继日,坚守在新冠肺炎筛查的第一道防线,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动态复查、病情转归提供最准确的依据。今天,我们来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团队——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医务人员。
2月11日清晨,科主任唐勇军像往常一样,天未亮就赶到科室,了解科室夜班情况,仔细查看发热病人的CT片,对可疑的病例进行会诊、讨论分析。这是他和他的团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筛查的第20天,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临危不惧、日夜坚守,为医院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忙起来就吃方便面,最高峰一天看张片子!”
作为邵阳地区市级发热门诊及新医院,医院医学影像科承担着全市疫情攻坚前线的重要环节。
自1月23日疫情防控狙击战打响,医院号召,全员取消春节休假,全力备战疫情防控。科室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管理规定,将CT二室腾出来作为病人专用扫描室,设立发热病人检查通道,规范发热病人CT检查流程,并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护工作及相关区域、设备和人员的消毒处理工作。
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病灶在肺部,而冬季本来就是流感、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患者都需要通过CT检查来明确病情。“从1月23日到现在,我们平均每天要做六七十个人次,最高峰时一天做了个检查,忙起来就吃方便面。”唐勇军介绍,这段时间,技师们几乎都是三班连轴倒,医生们也是随时待岗,天天守在科里,一旦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大家就要参与会诊讨论,和临床医生紧密配合,制定治疗方案。
为了保障新冠肺炎的筛查与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科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冠肺炎筛查战斗小组。小组下设三个梯队,每个梯队由三名年轻骨干技师组成。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在筛查过程中有队员不慎感染,其他梯队的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候补。
“我年轻,我有孩子了!让我上!”29岁的男技师夏江峰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梯队的“筛查先锋”。“我年轻,没有后顾之忧!我也去!”80后女技师张叶也第一时间报名请战CT二室。面对疫情,大家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争先恐后地要求主任排自己的班。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即使被隔离也不退缩!”
影像科作为与疑似发热病人接触最频繁的部门之一,每一次帮病人摆位,扫描,都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因此,放射技师们除了要穿着防辐射衣之外,还要穿上防护服。
防护物资有限,技师们为了节约防护服,通常是一穿一个班。防护服的面罩和眼罩容易起雾,严重影响视线。雾气凝结成水珠,流淌在脸颊上、脖颈里,闷热刺痒,不能伸手去挠,只能咬牙硬忍着。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累了,就在桌子上、椅子上小憩一下,然后爬起来继续接着干。
放射技师在隔离机房为病人摆体位
最难熬的是夜班。从前一天下午5时30分接班到第二天早上8时,上班时间总计14.5小时。这个时候,技师们通常独自一人,守着专用检查室,一张临时备用床,还要随时应对半夜来的检查病人。在这种心理和生理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患者检查和阅片的准确性,难度可想而知。
连续在第一梯队作战半个月的夏江峰,每天下班后自觉主动回到隔离宾馆自行隔离,只能通过电话、视频与妻子、孩子报平安。
年轻的技师王兵,从大年三十孩子出生见过一面,就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线。同事们加班加点累了,挨着桌子挨着墙就睡着了。
这一件件一桩桩,科主任唐勇军看在眼里,很心疼也很欣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