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1日,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敷尔佳”)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
在不久前,作为医用敷料领域的同行,创尔生物疑因营收不达标也终止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看来,冲击“医用敷料第一股”的道路并不顺畅。
被爆研发人员仅2名靠营销驱动
从敷尔佳招股书显示,其业绩是非常亮眼的,-年一季度,敷尔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以及3.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亿元、6.61亿元、6.48亿元和1.73亿元。
相对应的是大手笔的宣传推广费用,据招股书显示年-年一季度,公司的宣传推广费分别为.64万元、.75万元、1.66亿元及.0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98%、5.24%、10.49%及8.11%。
然而,研发投入却少得可怜。招股书显示,截至年3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仅2名,占总员工数人的0.69%。三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97万元和13.2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08%、0.04%、0.09%、0.04%,均不足千分之一。
对此,敷尔佳解释称,主要系公司上市销售的多款新产品均系基于原材料成品进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选择方向的研究,无需投入大量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团队开展研发,支付小额的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测试材料费、检测费、设备调试费等费用从而形成新产品。
在研发投入低、研发人手少的情况下,“面膜”能否支撑公司长期发展要打上一个大大问号。
药监局再次出手监管不断趋紧
近几年,医美市场的崛起,带动了消费者对美容整形术后修复产品的市场需求,修复类医用敷料迎风突围而出。但随之而来的产品乱象让人防不胜防,到处都是“打擦边球”的涉嫌虚假宣传的伪概念产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出手对医疗器械类产品进行监管。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明确表示,“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传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年第号)”,明确品名举例方面删除“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
根据《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国家药监局对版目录中“09-02-03物理降温设备”第三个条目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和品名举例均进行了规范和修改,在预期用途方面限定其为“用于发热患者的局部降温。仅用于体表完整皮肤”,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医用冷敷贴、医用冷敷头带、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同时明确,该类产品备案时,应当直接使用目录中的“品名举例”名称(如医用退热贴、医用冰袋、医用冰垫),产品描述应当详细列明产品具体组成成分,预期用途不应当超出目录规定的预期用途。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删除了液体敷料、膏状敷料有关内容。即非无菌提供、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的液体、膏状敷料未纳入新《一类目录》。
这也预示着国家局出手,千亿级医用面膜市场将迎来更严监管。
敷尔佳产品品牌较为单一,在严监管下一旦产品销售不利,公司业绩将面临变脸的可能,其持续经营能力将要打个问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