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

来源:中国网

发布会主席台(中国网杨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4月8日15时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6号)东楼三层中会议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情况,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等回答媒体提问。

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中国网杨佳)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

我们请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先生、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女士、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先生,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先生,请他们就保障医疗物资和重点药品供应、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医疗物资应急调运等来回答媒体提问。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4月7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2例,其中59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山西25例、黑龙江25例、上海5例、广东2例、北京1例、浙江1例;3例为本土病例,分别为山东2例、广东1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其中上海、湖北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12例,其中1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例为广东本土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2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23例;现有疑似病例82例。累计确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7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8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现有疑似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9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均为武汉病例;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武汉例,这里面重症病例例,其中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其中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例,其中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其中武汉例。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境外输入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1例,全部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6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8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境外输入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4例,台湾地区例。

4月7日,现有本土确诊病例降至例以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数量连续7天下降。现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境外输入所占比例持续增大,关联病例散发出现。随着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人员流动加大,要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紧缺医疗物资生产。工信部是怎样保障供应的?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中国网杨佳)

黄利斌:

感谢您的提问。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期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给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工信部与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建立完善了“四个体系”,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的生产供应,迅速扭转了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

“四个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工信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的医疗物资保障组,每日按照全流程管理,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调度指挥。二是精准的需求对接体系。与中央指导组及国家卫健委等每日对接汇总各地区各部门需求,特别是对湖北地区保障,按照“三天一滚动”的计划,精准安排生产保供工作。三是全产业链生产保障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措施,协调药监部门加快生产资质审批,支持企业转产扩能。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保障,针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帮助解决生产设备、原材料、运输等问题。四是灵活高效的收储调拨体系。组织国药集团等收储企业对企业生产物资进行了临时收储,搭建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平均每3小时调度一次医用防护服的生产和发货情况,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优先保障武汉地区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地区疫情防控的需要。

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余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万个,免洗手消毒液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余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了7万台套,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国在医疗物资积极出口支援全球防疫的背景下,国内的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医疗物资的产能情况如何?是否能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求?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网杨佳)

曹学军:

谢谢你的提问。通过全力动员复工复产,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生产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人员、设备、原辅材料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协调,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等医疗物资产能产量大幅增长。截至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依然较大。从供需情况看,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产业链的协调,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对接国内外的需求,指导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国内外抗击疫情继续做出贡献。谢谢。

中阿卫视记者:

现在全球的疫情不断攀升,中国的医疗物资大量供给出口,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物资供应能力能不能跟得上不断攀升的国外订单需求?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是医疗物资的生产大国,面对疫情防控需求,我国各类呼吸机、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恢复并实现了扩能扩产,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保障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企业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据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态势扩能扩产。

但也应该看到,在庞大的国际需求面前,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医疗物资产能的发挥和供给能力的提升。比如,全球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4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