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
在人的所有感觉发育中,视觉可以被看成是其他感觉的基础,有了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才会更加清晰具体,0—3岁的宝宝都处于视觉发育期,那么这段时间我们该怎样抓住孩子的视力敏感期呢?
在孩子还是新生儿的时候,视觉敏感期就出现了,这个阶段视觉的使用对唤醒和连接脑内神经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脑内的建构工作。孩子出生之后,很多家庭会在孩子的小床上面吊上彩色的床铃给孩子看,其实这种做法是无效的。因为新生儿的视觉还没有发育完全,进入婴儿视觉的是光和影、是明暗相交的部分;所以,婴儿会在环境中到处寻找,并且能很快的就寻找到淡淡的阴影和光的边界;例如窗帘、书柜里的书、一幅画等位置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处。然后便会高度投入的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直到眼睛疲倦为止。这便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婴儿视觉的敏感期。
孩子这种对明暗的感觉敏感,还为儿童未来的审美对色彩的变势和感觉打下了基础。这里强调的不是色彩,不是审美,而是敏感。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敏感,就会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的穿着,对房间的布置没有太多的感觉,如果群体缺乏这种敏感,那么街道的装饰以及广告牌的设计也不会让人赏心悦目;也就是说,缺乏这种敏感意味着我们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块,对世界的审美丢失了。我们来讲一个视觉敏感比较极致的例子,就是世界著名画家莫奈,莫奈大概有40年的时间呆在他居住的小镇,几乎每天他都在观察屋前池塘的颜色,从日升到日落,光照在湖面上微妙的变化都可以被他捕捉到,所以他画了无数张景色完全一样的画,只是光照在景色上的景象不同了。当他的夫人去世的时候,脸上瞬间的肤色都被他捕捉到了。
尽管视觉敏感期对儿童未来审美的具体影响的结果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敏感期的顺利度过,必定带来对审美的敏感,这是审美的基础。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达不到像莫奈一样对光对色彩有那么高的敏感,但是如果能够很好的度过视觉敏感期,婴儿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审美潜能就得到了开发;那么,你可能会问,如果视觉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会怎么样呢?我给你介绍一个偶然发生的案例,一个小婴儿在出生的头两周眼睛被戴上了眼罩,眼罩去掉后,婴儿的各项视觉功能是正常的,但视觉消失了,变成了一个盲人,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实证方式可以有效的弥补婴儿错过的视觉敏感期。
尽管视觉敏感期对儿童那么重要,但我仍然看到很多成人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如一开始我们谈到的在孩子的小床上挂彩色床铃的做法是无效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做法呢?
首先,许多父母主观的认为婴儿喜欢色彩,因此,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五颜六色,忽略了视觉上的协调和美感。
第二,父母很容易忽略孩子看的动作,当孩子盯住明暗相交处专注的看的时候,常常会不断的打断孩子。
第三,有许多父母容易忽略孩子视觉的发展,认为应当确保新生儿足够的睡眠,因此刻意让儿童长时间处在暗示中,导致新生儿的视觉捕捉到自然光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样做是不好的。
最后一点,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采光布置,傍晚后睡觉前,房间只有一盏吸顶照明,甚至在新生儿的房间没有照明,这导致了新生儿在视觉上的体验不够丰富,也是不利于视觉敏感期的发展的。
那么,该如何帮助婴儿顺利度过视觉的敏感期呢?在这里,我给你两个建议
首先,我们能做的是提供更好的环境。例如,孩子躺在床上视觉可及的地方,可以摆放一张世界名画,白天的时候我们让明亮的自然光流进房间,黄昏之后室内要有台灯的照明,房间要整洁有序等等。
其次,我们要呵护孩子的专注,例如,当孩子高度专注时,不要打扰他,同时,也不要让其他人打扰,让孩子对光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