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恩报告让学生失声痛哭,演讲者的最后一句话让家长如鲠在喉。
人们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认为拥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没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是成人重要的一环节,学校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恩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中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内容,学校还每学期都会举办一些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不定期举办感恩教育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学校要求孩子当众跪在父母面前叩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辛勤付出,有的学校还专门准备了脚盆给父母洗脚。整个活动场面很是恢弘,孩子有没有感动不知道,但是父母往往感动得眼泪稀里哗啦,活动结束是眼睛还是红红的。
当然举办感恩教育报告会是许多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这类活动学校一般是委托给有关机构操办的。这类机构有丰富的感恩报告经验,演讲者都是专职人员,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煽情效果。我所在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三次这样的报告会。
演讲开始前,整个报告厅就回荡着激荡人心的音乐,大屏幕上不断播放着感动人心的画面,家长孩子紧紧挨着坐在一起。在这样的氛围下,不由得让人心灵颤动。演讲者让孩子用一块红布蒙住双眼,报告厅的灯光忽然熄灭了,音乐也戛然而止了。此时,耳旁只有演讲者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
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就像一把小锤一遍遍地敲击着孩子的心房,安静的报告厅里瞬间传出孩子们的抽泣声,由少到多最后汇成一片;此时演讲者不再说话,音乐又缓缓响起,似乎是为这一片抽泣声伴奏!
整个报告厅肃穆极了,除了孩子们的抽噎声和低沉婉转的音乐声,没有一个人说话。隔了几分钟,灯光骤然亮起,演讲者高亢的声音也在此时炸响:孩子们,请摘下眼罩,拥抱你身边的父母吧。于是报告厅里顿时是一片哭声,父母也被感动得不能自已。
有老师全程观察整个过程,觉得演讲者其实没怎么演讲,也没讲出和感恩有关的什么东西,却让平时无所谓的孩子们流下了大把的泪水,确实是很专业。当孩子家长的眼泪流得差不多了,可能演讲者觉得效果已经达到了,于是开始用平缓的语气叙述一点为人处世、家庭教育的常规道理。
此事,孩子家长的心情已经开始平复,以为活动就此结束了;谁知演讲者话锋一转,说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性上去了,最后说了一席话——我们是某某机构,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出了许多成果,结集出版了一套家庭教育的书籍,一套四本元,家长可以购买。
家长一听,懵懵懂懂,似乎有点明白了,刚进行了一场感恩报告,看来要让家长马上感恩马上购书,感恩效果立竿见影啊(这类报告事前讲明是免费的)。本来对这场感恩报告印象不错,听了演讲者最后的的话语,顿时感到如鲠在喉,原来所谓的感恩教育本质在最后啊!
当然,购书是自愿的,但碍于面子,元也不贵,最终绝大部分家长都买了一套家庭教育“宝典”。这样的活动初中三年至少要参加三次,有家长说,孩子是不是懂得了感恩不清楚,但家里的书倒是厚厚一叠了。
各位,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感恩教育吗?
(图片来自百家号免费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