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进入方舱,不代表学习暂停。如今,更多方舱里的真实情况和感人故事被我们熟知,但像上海石龙路方舱这样建立临时的“教室”,并且举办“开学仪式”的故事还是第一次被讲述。为何要在方舱里布置“教室”?发起人吴雪(化名)说,她来到这里后发现了很多和她女儿年纪相仿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方舱毕竟不是家,更不是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人声喧闹加之没有课桌椅,趴在床上上网课、写作业成为孩子的日常。于是,在吴雪的组织下,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方舱教室”正式诞生。而比起这个令人欣慰的结果,过程的坎坷、努力、困难与骄傲更值得我们记录下来。本文授权转载来源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牛强谭登方(实习生)
以下是吴雪的讲述:
一家三口“中招”,忐忑前往方舱我是上海某高校的任教老师,在本轮疫情后成为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回想感染的过程,还要从4月1日说起。那天开始,浦西全面封控,我家在徐汇区,也属于封控范围。我们小区当天做的是0管的核酸混检,结果出来,我和女儿都是阴性。
然而,4月日,我先生接到了疾控中心打来的电话,因为同别人混管,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呈现异常,需要复检。作为密接人员,我和女儿也接受了复检。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导致我们当时都以为自己复检结果会是一切正常。
最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4月日中午,我先生接到了徐汇区的流调电话,告知他为阳性。挂掉电话后,我们夫妻俩都陷入到焦虑的情绪里,设想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我们夫妻俩是阳性,女儿是密接,她会去哪里隔离?又或者我先生和女儿是阳性,而我是密接,和他们分别后又该怎么办?
在忐忑不安中,当天下午3点多,我和女儿也接到了疾控中心的电话。这样的结果反而让我松了一口气,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4月日下午,我们全家齐上阵,开始准备隔离物资。基本上分为几类:第一类是药品,藿香正气水、肠胃康、消炎药、健胃消食片,以及先生服用的降压药;第二类是食物,一箱泡面、一箱果汁、零食;第三类是日用品,湿巾、卷纸、洗漱用品、眼罩、耳塞。第四类是工作学习设备,笔记本电脑、耳机、IPAD。此外,我们还准备了适应不同温度的换洗衣物。
吴雪准备的隔离物资将所有行李打包完毕后,我们就等待居委会的下一步通知。此间,我们也向疾控中心申请能否让我们一家三口去同一个方舱,对方也表示会视情况尽量帮我们争取。
4月8日晚上,我们又接到了居委会雷书记打来的电话,通知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准备动身前往方舱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把防护服放在我们家门口,穿戴好防护服以后,我们还把垃圾做了处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消杀。之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前往小区门口等大巴车来接我们。
0分钟后,我们一家三口坐上了大巴。一路行驶了个多小时,中途还陆续接了一些人,车上有30多人。此时已是深夜,大家都比较安静,有人在低声聊着天,有人靠在座椅上睡觉。
石龙路方舱坦白说,前往方舱的路上,我的内心非常忐忑,那里的环境如何?会不会加重我的病情?我越想越害怕,但是为了早日清零,我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方舱设施日渐完善,互帮互助成为家人4月9日凌晨,我们抵达了石龙路方舱门口。进舱之前,在大巴车上等待时,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上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