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让你活到明天。这是我看完《蒙上你的眼》想到的第一句话。电影是关于人类遭到神秘力量袭击,女主与两个孩子克服万难,寻求美好家园的故事。
这部电影与18年的大热《寂静之地》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电影的关键词都是关于感官。前者关于视觉,后者关于听觉。前者是“法师伤害”,后者是“物理伤害”。前者在氛围营造,影院观感上要略胜于后者。而后者在故事设置和剧情安排等多方面要优优于前者。那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蒙上你的眼》是如何说好一个故事的。
《寂静之地》电影开篇女主对着男孩和女孩严厉的谈话,要求无论如何不能摘下眼罩,否则就会收拾他们。三人带着眼罩摸索着渡河。开场迅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他们为什么要戴眼罩?带着眼罩要去哪里?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还不至于过早揭露电影核心点。
随后镜头来到五年前,开始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电影采用插叙的方法在现在和五年前交叉讲述,形成了两条弧线。最终两条线索在一处汇合,形成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链条。
两条线索并行一不小心就会让观众产生断裂感,《蒙上你的眼》非常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侦探游戏,每次交叉你就会获得新的线索,每一条线索都会让你更加接近真相。医院产检后:一旦你看到某个东西,你就会失去理智选择自杀。
第二条线索来自于室内:无论是通过肉眼还是屏幕,只要你看到,就会被蛊惑。
第三条线索来自于超市:鸟类可以感知神秘力量的到来。(这里还有一条隐形线索:有的人看到不会自杀。)
第四条线索也是室内:我们确定了异于常人(精神病患者)不会自杀,但是会效忠于这股神秘力量(第二条隐藏线索是神秘力量的形态)。这里也解释了女主在河流上为什么会遭到人类攻击。
第五条线索是男女主偶然获得一个安全之所的消息。也是片头女主踏上旅途的起因,全片在超市、临时住所、室内多次为这一线索埋下伏笔。可谓是煞费苦心。
每一条线索的出现也递进式的为电影推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人性的展露也是灾难、恐怖电影惯用的伎俩。《蒙上你的眼》在这一点上同样可圈可点。每个人物的行为都有逻辑可言,同时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做到没有废话,没有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而让人做出违反性格逻辑的事情。女主刚毅沉着,男主勇敢冷静,亚裔gay善良单纯等等。很多人容易过度解读,认为每一个人物代表了人的一种性格特点或缺陷。在固定的空间中展现不同的人性远远比展现一种人更具备戏剧冲击力,更有利于故事进展。比如孕妇轻易打开门让一个陌生人进入,为所有人埋下一刻大雷。这一行为换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属于无脑操作,但是孕妇是一个从小被爱包裹,不需要自己做任何决定,甚至有些软弱的人。加上同样在门外求救的经历让她更容易产生同理心。所以她是最容易被攻破的点。
中年男人想要把求救男人赶出去,最后被打晕拖进房间,这一刻他睁开了眼。这个细节也很有意思,中年男子是一个谨慎到多疑,又有些自私的人。妻子因为救人丧命的经历更让他更容易紧张,为了自己的安全做出将男子赶出去的决定。可是他的人性底色是善良的,罐子爆头更像是一盆冷水让他瞬间清醒,放弃了进一步动作。
神秘力量的设定也很有趣,整部电影除了几幅画以外,并没有任何一个镜头描写它。它是超过人类认知的事物,但根据电影线索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它的基本属性:
1.它无法直接对人造成伤害,不同于《寂静之地》的外星生物对人类一顿猛砍。只要选择蒙住眼睛,神秘力量无法伤害到人类。
寂静之地2.它无法穿透物体(小女孩与它的亲密接触),所以无法进入室内或车内。为人类的喘息留有空间。
3.它可以蛊惑精神病患者。
这三个属性特点解决三个问题:
①防止这股力量过于强大,人类没有任何求生可能。
②神秘力量与人类的抗衡形式过于单一,以人与人的矛盾推进故事发展。
③节省了大量的制作费用(导演很机智)。
电影到结尾也没有给神秘力量的形象,来源进行交代。一类人看到它,会选择自杀。自杀者的行为先是瞳孔放大,看到值得留恋的事物,进而自杀。
另一类人不会自杀,他们宣称看到的事物是美好的。通过电影高潮处,女主、男孩、女孩与神秘力量的近距离battle。
我们看到神秘力量是通过对方最信任或者最留恋的人进行蛊惑。我大胆猜测一下,这股神秘力量大概就是一个人难以忘怀的过去时光。它攻击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看到它的人会失去理智怀着感恩和幸福去死。
有点像王者荣耀中阿狸的魅惑技能:一旦被魅惑,你会失去控制怀抱着幸福往死亡迈进。
电影的结尾处让人焕然大悟,有这么一群人活下来。原本的缺陷在特殊情况下化为优势。美好的结局让人心里暖暖的。任何恶劣情况下,唯一不不要放弃的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啊。